找到相关内容92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札嘎仁波切著:山法宝鬘论(四)

    山上化缘不方便”、“由于气候太冷也承受不住”、“生病就医不方便”以诸如此类的借口而挪到较低的山中,没过多久,又说“这里也不行”而搬到更低的地方,最后对深山生起了厌恶之,居然以“现在修法主要调伏就...法门,如果集中精力实修无常观,则可使相续迅疾解脱,生起珍宝菩提后能净化他相续,成办广大的度众事业。  依止寂静的神山观修无常,功德无量。《三摩地王经》中云:“造罪故舍诸凡愚,如野兽般静独居,何人...

    札嘎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3642030.html
  •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(3)

    关心如何调伏、训练,此外,还有认识。它也调伏你的身体——这是观想的目的之一,也是金刚乘独特的地方。金刚乘是唯一能让你此生即身成就圆满佛果的乘。其他乘主张身体是因缘的产物,是无常的,因此也是...,加强所有力量来除去那种习性。当这个习性消失掉一小部分的时候,你就能见到一小部分毫无二元对立、完全离于主体、客体的本性——这就是“初地菩萨”。  倾向二元对立的习性逐渐减少,随之而来的就是菩萨各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1244854.html
  • 麦彭仁波切教言(1)

    善法方面,那将获得善趣和究竟的解脱,如果我们不通达的本性,也不能调伏,经常会造贪嗔痴等各种恶业,结果必定会堕入三恶趣,因此一切万法的作者就是。  在天界有悦意的外境,而且天人的身体也象皎洁的...床上,我们把他摧毁无余。这不管在显宗还是密宗,如果我们能真正证悟的本性,那所有的魔众也就会自然消灭。  按《俱舍论》的观点,产生烦恼的三种因缘是接近对境、没有断除自己的习气及非理作意。有了这三种...

    麦彭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5845972.html
  • 密宗法义精要(2)

    ,女鬼入女,小魔入孩儿,大魔入出家人心,遍康、藏人各挟一鬼矣。”当知皈依上师三宝,勿滥信土地神祗等。调伏,则魔皆成假相。若知世间一切梦幻,一切皆空,则我执尽除矣!即偶尔遭魔者,须认是业力所牵,...,汝出何所视?汝死时知否?”佛说月光经云:“清净,禅定自成,静地修持,无仇无亲,行住坐卧,均为善法。”先想禅定功德,远离一切过患,此为加行。久久思惟,将贪、嗔等调伏不起,即能安住于定。善根浅者...

    法尊法师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0445975.html
  • 略论菩萨利与利他

    ?  始观于诸法名根,转以化人名之为业;初观善根名之为根,转以化人名之为业;观不放逸名之为根,转以化人名之为业;调伏名之为根,调伏名之为业,...生、法二缘名之为根,无缘之慈名之为业;怜悯众生... 2. 利他   一、 前言 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,就是指为了求佛菩提的有情,也即是发勇猛、广大,慈悲救济苦难众生的有情,所以《大智度论》卷4龙树菩萨说:  菩萨利利他故,度一切...

    释本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2547581.html
  • 经导对中国佛教礼忏的影响——以梁《高僧传》为中心的探讨

    ,发愿专精,为令正行三昧,身心清净无障阂故,所愿求,希克果故”。[46]  行者先息灭妄想,调伏,再以惭愧心礼忏,并藉诵经而令专注,进而入禅观,由于“专精 - 专注”而入三昧 (samadhi...。 不仅如此,慧绞亦提到听呗有五利 --身体不疲、不忘所忆、不懈倦、音声不坏、诸天欢喜。 慧绞所提的五利说,由于词句完全相同,故可能引于《十诵律》(404译),该律本云:  “有比丘名跋提,于呗中...

    释道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1759657.html
  • 论宋释惠洪的“好为绮语”

    随厮役。人问之曰:‘师是道人,何故如是?’师曰:‘我自调,何关汝事。’” 14 惠洪化用此典时增加了“淫坊”二字,意在证明出入淫坊也是调伏的一种手段,这无疑是为其狎妓行为寻找根据,可见他在主观上有...二十六《题诗与隆上人》) ① 。对此,古人多从道德评价的角度予以指斥,如王安石之女(蔡卞妻)讥之为“浪子和尚” ② ;四库馆臣说他“身本缁徒,而好为绮语” ③ ,“既役志于繁华,又溺情于绮语,于释门...

    陈自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2361502.html
  • 长老偈·长老尼偈故事(1)

    呢?于是专心修练,终得罗汉果位。  偈陀19  修渠者治水,造箭者调箭;  木匠凿木料,持戒者调心。  二十 阿吉得长老偈  小传:名Ajita。舍卫城宰相之子。当时有一位名叫巴沃里的苦行僧,阿吉...种,阿努律陀等王子出家时他也随同出家,修观成罗汉。一天,魔罗作祟,百般恐吓。僧说此偈,以训魔罗。  偈陀25   今有如是僧,常慧光明;  已得最高果,达于罗汉境。  魔罗来恫吓,必坠苦痛。  ...

    释果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4562390.html
  • 七种觉悟的因素

    身猗是指受、想、行三蕴的猗;而心猗则是指识蕴的猗。猗,好比一位疲乏的远足者树荫下休息;或好比在炎热的地方,骤雨所带来的清凉。安止是一件不溶易的事,因为是习惯于动摇与不安,实在难以守护、调伏,正如...「自我」一定要克制。并且将之调伏于正道之上。「『如来』(译注:佛陀的另一个称号)是一位已经彻底调伏自我的圣者,他之所以说法是为了教导人们调伏。」(注三)  只有当内心安止下来的时候,才能在正道中...

    喜见长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162648.html
  • 大念住经要义(一)

    观受念住、观心念住、观法念住。这四念住是以长养正念正知的觉性,来调伏的方法。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觉知的四个途径,也就是建立时时刻刻能在当下直接观察、体验、洞照、觉知自己的身心五蕴,了解五蕴身心只不过...“我”“我的”,因而发续成贪爱瞋恨,带给自己也带给他人痛苦。  四念住的修行就是保持的开放与宁静,完全觉知周遭发生的任何现象,接受心中生起的任何心念,直接观察身心的实相,不断觉知,直接体证,如实...

    陈燕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3464176.html